返回

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46章 礼教吃人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掉。

    李家说丢人,不同意,官司还在知县那里挂着。

    但是李家的一些话,包括十里八乡的闲言碎语,倒是说的愈发难听了。

    为了妹妹的身心健康,王五便举家搬迁到了开城,管你呢。王烨也是在王五跟兄弟们吐槽的时候,大略知晓的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大吗?

    还是有点大的。

    人命关天,但凡王小七不是有王五这么个哥哥,早死三回了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也是如今女子的常态,有个疼你护你有本事的哥哥,真的很重要。

    常言道:爹死随便埋,娘死等舅来。

    真就是等着舅舅来奔丧?

    实际上是为了给娘家人一个交代,人孩子是真的得急病死了,还是其他原因?

    王烨上辈子生于九十年代的农村,很多事情,是遇到过的。

    比如王烨就遇到过,丈夫家暴把媳妇打死了,然后人娘家一群兄弟过来,就要验尸~

    说回这事,王烨记着的就是两个问题。

    一个是生孩子。

    现在孩童的夭折率真的很高,以王五一家举例,生了八个,长大成人的只有王二哥,王五,王小七三个。

    (PS实际上到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,夭折也是常事,作者农村的,家乡有规矩:不成家的人是没有坟墓的,也是长大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个问题。我们这一代人养孩子真的要看重的多,以前养孩子,小病治,大病真不一定去医院,所以才那么多偏方,当然不是说一定不治,而是这个比例。)

    生孩子很多地方,都相对原始和蒙昧。

    接生的时候,用剪刀直接剪脐带?

    生孩子的时候生不下来,孕妇吃头发?

    还有各种土方子,王烨有些听着都害怕。

    二是程朱理学。

    程朱理学实际上没那么大问题,最起码现在来说,它只是一门政治哲学,属于“客观唯心主义”。

    换言之,这门学说其实是讲给君主、讲给治理国家的士大夫群体听的。

    宋代理学家特别讲求的“理”,也是用来约束君主与士大夫的。

    程颐说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也好,朱熹说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也好,都是针对君主与士大夫提出来的道德标准。

    他们是统治者,是社会精英,承受更为严格的道德约束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大宋实际法律上也好,民间也好,对女性并无多少限制,从衣着就能看出来,虽然没有大唐露得多,但是胸围子穿外面,酥胸微露也是有的。

    而且皇帝都能娶寡妇,无论是和离和再嫁,社会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“宋承五季之后,世风靡靡,夫妇一伦轻亵已甚,故伊川(程颐)立此严峻之防,使士大夫有所矜式,非为愚夫愚妇言也。”

    这个不改嫁说的是统治阶级。

    实际上,程颐还主张,大夫以上,至诸侯、天子,同样不应该再娶,也就是不仅不能嫁,也不合适娶。

    《河南程氏遗书》就有提及:“大夫以上无再娶礼。凡人为夫妇时,岂有一人先死,一人再娶,一人再嫁之约?只约终身夫妇也”。

    就是南宋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,主张“存天理,灭人欲。”也没有说女人不能改嫁,唯一一次有记载的,劝人家宰相家的女儿别改嫁,应该也是出于照顾好友一家老幼未来生活的考虑。

    但是事情是会发展的。

    元代,程朱理学成了官学,因为它提倡的一些东西,非常有利于皇帝统治天下,然后~

    程朱理学成了明清的官方哲学指导思想,政权力量和封建礼教一结合,就是绑在大众身上的枷锁。

    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、从一而终、不事二夫,“以贞励天下”,贞节牌坊贞洁烈女就是这种极端变态的产物。

    最后,裹脚这种奇葩事都能出现。

    所以,王烨现在就是在想,如何在程朱理学,刚出苗头的时候,把这风气给他别过来。

    总不能再让鲁迅先生,在九百年后写出《狂人日记》,感慨礼教吃人吧~

    喜欢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系统功能有限


第446章 礼教吃人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